有位在Brisbane認識的朋友,和我差沒幾天離開Brisbane飛到Adelaide,跟著一群朋友沿公路一路往北玩到Alice Springs,我則是由Cairns轉機到Alice Springs,再參觀完Uluru等地後回到Alice Springs,正巧那位朋友也抵達Alice Springs,昨晚本想約出來一起吃個飯,也算是個「南北大會師」吧,可惜她手機忘在旅店未能順利聯絡上,結果只能留在房間跟室友們(兩位韓國女生及一位英國男生)進行一晚的英文對話練習,竟也閒扯到夜深。
<<南北大會師路線>>
清晨五點半,室友們都還熟睡著,摸著黑輕手輕腳的整理背包,等會就要離開Alice Springs了,櫃台辦理Check out後,抓了幾片塗滿Vegemite的吐司趕在約定時間報到,往後三天就要跟著巴士展開穿越北領地(Northern Territory)的旅程,一路晃到1500多公里遠之外的Darwin。
一車二十多人,就我跟一位日本人是亞洲人,其餘盡是歐美臉孔,不過其中有兩位熟面孔,分別是一位德國女生及英國女生我們參加同一Uluru行程,英國朋友就是在我之前耍笨誤會搞丟相機時,熱心借我相機的好心人。
其實澳洲中部這片廣大的大地很多地方還沒能仔細逛到,就要離開了,是有些可惜,沒辦法時間不夠,我又太貪心,想去的地方太多了,車子離開時,天才正要明,直盯著窗外,趁著最後的機會再多看看這哩,以後要再來的機會甚微啊,同時心裡也回想著這幾天參觀過的地方,隨著車子的前進,眼前這一望無際的紅土大地所延伸到遠方的地平線天空藍的、紫的、紅的漸層幻化著,直到日出東升。
Tropic of Capricorn
離開Alice Springs沒多久來到了南回歸線紀念碑,生活在北半球熱帶跟亞熱帶的台灣,對北回歸線並不陌生,嘉義跟花蓮的北回歸線紀念碑都已不知經過多少回了,這跨越南回歸線的感覺挺新鮮的,前幾天在Alice Springs時因熱輻射效應,每天的氣溫從夜裡的0度左右直升到白日的30度左右,一日二三十度的溫差,每天像洋蔥般,衣服一層層穿又一層層的脫,有別於在台灣是越往南越接近熱帶氣候區,當往北穿越南迴歸線,代表著進入熱帶氣候區,當越接近Darwin,外套長袖可以一件件的封印起來了。
Ti Tree
我們沿著「探險者之路(STUART HWY)」前進,探險家John McDouall Stuart在19世紀中為修建大陸電信線路(Overland Telegraph Line)所開闢的道路,一路筆直快速的前進,兩旁盡是一望無際的原野,約兩個多小時後來到名為Ti Tree的小鎮,這裡已經距Alice Springs有194公里遠,在寬廣的Northern Territory旅行,旅遊導覽手冊標示的距離都是用百公里在計算的,看看Northern Territory官方旅遊網站的介紹:
「北領地是澳洲的內陸(Outback)所在地。在這裡,真正的牛仔在塵土飛揚的牧牛場內趕牛。這些牧牛場是如此之大,要找到全部的牛的最好方式就是用直升機。 這裡牧牛場平均3122平方公里。 布魯內特當斯(Brunette Downs)是北領地最大的牧牛場,擁有12000平方公里肥沃豐腴的黑土地。」
我們停留在Ti Tree小鎮的ART GALLERY,裡面展售著當地原住民的藝術作品,此處也提供簡單的熱食,讓我們補充能量繼續上路。
Barrow Creek
Overland Telegraph Line的一個重要的中繼站,距Alice Springs約283公里遠的Barrow Creek Telegraph Station建於1871年,附近Forster Range為背景,替電信站景色增色不少。
電信站為石屋群建築。
西元1832年,電信站旁的石屋成了一間商店及酒吧,同時此地爆發了一股淘金熱潮,酒吧目前還營業著,在這艷陽高照的北領地,點杯清涼的冰啤酒,無比痛快啊。
酒吧內吧台、牆上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留下的簽名、紙鈔、錢幣、證件、名片等等,任何你想簽名留下的東西都行,這大概是北領地酒吧的特色了,我在另一小鎮的酒吧還看到天花板掛滿了各式簽了名的內衣褲。
老舊撞球台跟遊戲機台,酒吧外的加油站,更有荒野驛站的FU。
想像一下,經過長途驅車,路旁矗立著老舊的酒吧,在酒吧喝杯啤酒,替車子加滿油,外頭望去盡是一片荒野景象,挺有西部電影裡的FU,呵呵。
Wauchope Hotel
The Wauchope Hotel在Devils Marbles以南幾公里處,若要觀看Devils Marbles的日出及日落,旅館有提供住宿小屋及露營車營地,這裡是不錯的選擇,旅館對面廢棄車輛的造景加上荒野景觀,殺了不少人的快門。
Devils Marbles
離開Wauchope Hotel,準備前往Northern Territory的明星景點之ㄧ的Devils Marbles,此處已經離Alice Springs約400公里遠了,Devils Marbles是散落於一又寬又淺的峽谷中的許多巨大花崗岩圓石。根據當地原住民的傳說,這些巨石是彩虹蛇(Rainbow Serpent)的蛋。
這些大石原來是長方形的,經過幾百萬年的侵蝕,現在變成了球形,且呈現著不可能平衡狀態,當地的Warramungu人視此處為神聖又可佈的地方,稱此處為Karlwekarlwe。
這兩顆巨石常出現在個旅遊書籍中,每個人都要與其合照,當我請路人幫我拍時,他很熱情的説不同的焦段都幫我拍一張。
這裡看似荒涼,但別的岩石結構,反倒是替許多動植物提供了庇護所,除如袋鼠,蛇,澳洲狼狗等等外,我還看到解說牌介紹著沙漠蛙跟沙漠蟹,隨著夏天陣雨在岩洞形成的水池生活著,我在冬天到這裡,盡是荒涼乾燥的岩地,實在難以想像沙漠蛙跟蟹是如何生存下來的。
這裡的巨石都要比車子還大,但沙漠驟冷驟熱的天氣及持續的風化,澳洲的科學家們相信,Devils Marbles將慢慢縮小,最後變成一堆小圓石,這大約要五千萬年吧。
據說若是傍晚來此,在夕陽的照射下,Devils Marbles將散發出美麗多彩的紅光,亦或著日出時來此亦特別好看,我們因車程的關係,卻是正午時分來此,不過再這堆奇特的巨石群中野餐,也是不錯的經歷。
Tennant Creek
巴克利高原(Barkly Tablelands)是一片廣闊的草地平原,有著無垠的藍天和大型的牧牛場,其所圍繞的Tennant Creek小鎮,是20世紀30年代澳洲最後一批淘金熱的所在,對小鎮的淘金歷史有興趣的人,可以參觀該鎮附近的Battery Hill Mining Centre,重溫Tennant Creek過去黃金開採的時代。
Tennant Creek人口約3500人,居民多是當地傳統原住民Warramungu人,趁著司機領隊在此採買大伙今晚的伙食,我們到處參觀這個小鎮,離開Alice Springs後,在Tennant Creek手機才再度收到訊號,小鎮有醫院、郵局、大賣場等,在地廣人稀的Northern Territory算是頗具規模的城鎮了。
根據根據Warumungu人的傳說,Tennant Creek是圍繞著一種力量無比的祖傳動物-叫Nyinkka的釘尾巨蜥所在地而發展起來的。Nyinkka Nyunyu Interpretive Centre展示相關的文化及故事,這也是澳洲最好的藝術文化中心之一,可惜來的時間不對,居然未開放。不過在小鎮散步時,屋牆上有許多的原住民藝術壁畫。
Banka Banka
Banka Banka Cattle Station位於Tennant Creek以北100公里,Barkly Tablelands第一個經營的租賃牛場,在二次大戰時Banka Banka也供軍營使用,晚上我們就住牧場裡搭建的帳棚,帳篷無電力系統,我沒帶手電筒,夜裡只能靠微弱的手機螢幕當照明,手機每隔30秒還關閉螢幕省電= =。
等待晚餐的同時,帶著啤酒上到牧場旁的高處觀望,落日灑下的餘暉,使得Banka Banka成了一望無際的金色大地。
等待日落。
隨著夕陽西下,天空再度漸層幻化著,由絢麗紅光,漸漸轉變為藍色、紫色,直至天色整個暗下,我們才回到營地,享受領隊為我們準備的大餐。
飯後,滿天星空高掛下,一群人圍著營火聊天,一位14歲的美國男孩帶著吉他跟著父母一同旅行,為我們獻奏幾曲,使今晚的營火晚會增色不少。
其他的照片